□蒋璟璟
最近,一部名为《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》的微短剧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。然而记者查询发现,短剧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查无此剧。除此之外,国内部分自媒体称牛来乐,除了《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》,海外短剧市场还流行《和特朗普离婚后,我分了半个美国》等土味短剧,剧情程度十分离谱。但经记者搜索后,在海外平台上均未找到这些“风靡海外”的短剧。(极目新闻)
比抽象更抽象的,是认知过程的“脑死亡”。一种不加求证,只求素材不辨信源的信息获取与“再生产”,在社交平台上大行其道。于是乎,有此一说往往被添油加醋,直至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。这是一种极致的混乱,事件不是基于事实,而是源于“越传越真”的舆论场惯性。轻信、“二创”,虚空的批判或者矫作的煽情,掺杂其间。以讹传讹之下,每天都有各式“人间惊奇”无限供应。短剧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,查无此剧;各种“假与空”,未完待续。
竞夺流量的当代内容产业,求证、求真,是一件不讨喜的事情。特别对于狗血短剧这类无关痛痒的“软新闻”“娱乐新闻”,很多内容生产者,根本就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。于他们而言,最重要的并不是“事实如何”牛来乐,而是找到一个很火爆的话题、一个好用的“故事”——所谓好用,就是能够博然眼球,能够引发争议,能够便于上纲上线上价值。借着这部莫须有的短剧侃侃而谈,宏论“文化输出”之类的,大有人在,这是比狗血短剧更狗血的存在。
从“摆事实讲道理”,到“抛开事实不谈”,再到“制造个事实再谈”。事实不再是“真实发生的事情”,越是离奇的、反常的、惊悚的“传闻”,就越是被选择性相信或者假装相信。看似庞大的内容生产队伍,更多地成了素材的加工者、谈资的炮制者、话题的引爆者。他们不再服务于真相,而是投合情绪、渔猎流量、算计人心。“能不能火”取代了“是不是真”,起点错了,跑得再快、再好,不过是歧路上的裸奔罢了。
莫名其妙的一句话、一张图,剪到短视频一晃而过的画面里,投到AI大模型的生成对话框里,就瞬间被赋予了“有图有真相”“一句引千言”的错觉。如今的语境下,真相信仰不断萎缩,却伴随着道德冲动、价值观的不断膨胀。“讹传”与“大词”彼此激荡,一种浅薄的“深刻”、一种廉价的“洞见”大行其道。与其说土味狗血短剧人间通杀,不如说是理智的消弭、信息的污染与真相的退场,正成为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某种终极命题。
狗血短剧当然是真实存在的牛来乐,不在手机小屏里,就在那虚妄的信息生产链里。被其捆缚者,久而久之,或许已近乎知觉麻木了吧。
股宝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